三院工程工地和工人
发布日期:2022-07-25 浏览次数:6034 发布者:德良
记得1981年10月,中国一冶承建的国商大厦破土动工,1982年4月,提前94天竣工,创造平均不到5天一层楼的“深圳速度”,轰动全国。1984年,比“深圳速度”更快的是“蛇口速度”,他们的口号是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。
从筹建三院到现在已整整十年,我经历三次工程建设。2013年7月破土动工,11月10日主体完工,2015年12月投入使用。2020年伊始,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,二期工程“池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”,9月6日施工,12月26日工程封顶,次年12月运营,创造了同期工程“深圳速度”。2022年5月,三期工程“池州市精神康复福利中心”的清溪院区、里山院区同时开工,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。
多年的施工实践,我也有了一些体会,基础开挖,约莫二个月的时间,基础工程基本完工,正如人们常说的,“正负零”的完成,预示着工程进入快车道。随后便是“塔式起重机”进入施工现场,这就标志着工程进行实质施工。每天巡视工地时,偶尔抬头仰望,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,他们早上5点就要起床,一坐就是几个小时,长期一个人在几十上百米的空中工作,没有人说话,既孤单又寂寞。
每一处施工现场,都能看到不同的班组,从事各自的工作。他们埋头苦干的身影,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尽职,对建筑事业的热爱。他们衣着普通,朴实厚道,据了解,绝大多数人来自方圆三十公里左右的江口、马衙、乌沙、梅龙、墩上等乡镇。每天清晨,人们还熟睡的的时候,他们已经开始打点着简单的行李,带着父母的嘱托,带着妻儿的期盼,离开了家乡,来到建筑工地。从此,他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紧张繁忙而又辛劳的工作。
为了保证工程进度、质量和安全,医院作为主体单位或协助建设单位,组建5-7人工程巡视工作组,每天1-2人对工地进行巡视巡察,现场发现问题,及时解决问题,或者向建设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,如工程建设中的细节变更、工程量的增减、班组协调等问题。值班人员每天每两小时巡视一遍,将巡察情况,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发到群里,让每个人都知道工程进展情况。无论是春节等节假日均不得休息。
我每天不定期巡视工地1-3次。大门口看护工地的老俩口和他们养的小狗,我非常熟悉。每当工人收工后,他们都在认真地打扫卫生,收拾杂物,有时巡视工地后,我每每和他们寒暄一番,看看锅里烧什么菜,询问家里还有什么人,年收入怎么样,我是农村长大孩子,不一会儿,我们就可以无话不谈。每次夜间巡视,逐渐长大的小狗,总是不用打招呼头前带路,手电光照到的地方,它会自行拐弯,显得非常默契。按照一般工程惯例,小狗长大了,工程也就结束了。
近年来,夏季天气特别炎热,冬天又格外寒冷。烈日当空,他们的身影仿佛在半空中飞舞,隐约看到五颜六色的安全帽在跃动。偶尔一阵风吹过,水泥不仅在搅拌机里搅拌,更在工人的身上搅拌。烈日的炽烤和水泥对皮肤的刺激,是难以忍受的,但工人们顾不了这些。寒冬时节,阵阵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,工人们身系安全绳,冒着寒风、顶着小雪蹲在一根根钢架上紧张忙碌着。虽然满身灰尘,他们依然伟大。
一般工程进入紧张的装修阶段,较土建工程时,更显得零乱一些。为了赶进度,每个班组都在互相催促着,都为工程赶工程,前面完成不了,后面的无法进行。为了给工人增加建设工程的信心,炎热时节,医院几位领导每周分别带队,带上西瓜、矿泉水和防暑药物,深入工地慰问。我们有工程建设的经验,工程每到关键环节,我们总是紧盯不放,即使是狠小的细节有问题,也不放过。
工地接近尾声,不同班组的工程陆续竣工,皮肤白皙的工人,工程结束后成了黑炭色的人们比比皆是。这个时候,我发现工地上的工人,不时向远在家乡的亲人,发出了告捷喜讯,他们穿梭在高楼之中,晃动着忙碌的身躯,拆除并清理工程现场,我看惯了过去的场景,拆除了反而觉得不大适应。工程对于建筑工人来说,他们将工地视为成长中的家庭,而把远方家乡视为精神的寄托。
“基建狂魔”这个称号,相信很多人都听过,不仅是国人在说,外国人也经常称呼。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半个工程“建筑通”,经过医院三次工程建设,领悟特别深刻。在这个“基建狂魔”的背后,我要赞美最伟大的建筑工人。
- 上一篇:驻足回望是为了砥砺前行——乡村道路蝶变为杏花村高速路口
- 下一篇:三院蝉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