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十载老兵精神薪火相传 守初心红色基因一脉相承
发布日期:2020-01-08 浏览次数:3340 发布者:来源: 日照市退役军人事务局
莒县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和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,涌现出了王尽美、宋寿田等一批全国著名革命烈士。位于莒县城北19公里处的洛河镇洛河崖村自古以来一直是优秀的兵源之地,全村现有657户1893口人,有着"拥军尚武、当兵光荣"的优良传统,青年以"保家卫国、建功立业"为最高光荣,在这里最光荣的是军人,最优秀的儿郎送军营,老兵精神永不褪色,红色基因代代传承。
自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村民单宝第一个参加八路军以来,全村已有120余名青年踊跃从军。现如今,在祖国大地上,从东到西、从南到北,在高山、在平原、在海岛、在边疆,都闪耀着洛河崖村军人的守护身影。在革命战争年代,洛河崖村涌现出了一批革命烈士,特别是1946年该村有33人同时报名参军,有12人在战场上壮烈牺牲,整个地区为之痛悼。历经战争熔炉生与死的考验、血与火的淬炼,洛河崖村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,有小平同志的保健医生单公玉,有张爱萍、杨得志、洪学智将军的警卫员单宗胜,有抗美援朝中执行战斗任务趴冰卧雪三天三夜冻残双腿的单支兰,有淮海战役中兄弟齐上阵勇杀敌的单公升、单公民哥俩,有一家四代10人参军的单宗玲家族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热血男儿。进入新时代,新建设的"老兵之家"激励了更多优秀儿郎的强军梦,全村每年都有三四位优秀青年迈入军营,43名在村退役老兵连续8年在"八一"建军节升国旗、唱军歌、踢正步、敬军礼,"永不褪色的橄榄绿"在洛河崖村始终熠熠生辉。在乡村振兴中,无论修路通街、清理河道,还是建设集市、发展产业,老兵都冲锋在前,镇党委政府安排的所有工作任务都是第一个完成。自2011年以来,洛河崖村已连续8年在全镇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一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35万元,先后荣获"省级生态文明村""省旅游特色村""日照市先进基层党组织""日照市乡村振兴示范支部"等荣誉称号。
70多年来,无论革命战争年代,还是和平建设时期,军人始终是洛河崖村的主心骨和顶梁柱,"一不怕苦、二不怕难、三不怕死"的老兵精神,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洛河崖村人的血脉。
一、不怕牺牲投身革命战争,浴血奋战保家卫国
"最后一碗米做军粮,最后一尺布做军装,最优秀儿郎送战场。"在革命战争年代,洛河崖村百余名革命先辈毅然选择参军入伍、保卫祖国,南征北战、出生入死,抛头颅、洒热血,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篇篇动人的革命篇章,为民族独立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。
(一)为报国恨家仇,在抗日战争中视死如归争相入伍。"五四"运动后,党的创始人之一莒县大北杏村王尽美,在齐鲁大地播撒革命火种,对莒县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出生于晚清时期的洛河崖村单玉衡自幼家贫不废学,18岁考取生员,26岁乡试举人,为莒北名噪一时的年轻文人,他一生致力于教育,先后在山东、东北等地区任教。在东北期间,与著名抗日将领王德林、林伯渠来往密切,受到革命影响。1939年,日军在洛河崖村东修据点,为抒发心中愤懑,他亲书一联"十年乡树迎归客,万里家山识主人",横批"柳暗花明"。时值敌伪顽并存之际,地下党员莒沂县委秘书杜文泉、雪山区第一任区长单德麟等人在洛河一带开辟工作,年逾八旬的单玉衡不顾全家安危,把他们隐藏在家中并提供吃住,单家很快成为党组织活动中心之一,1942年将其大儿子单兆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,二儿子和女儿也相继到莒县县委或本村参加对敌斗争。随着革命的燎原之火在莒州大地熊熊燃起,莒县已成为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发祥地。在县党组织的宣传发动下,洛河崖村人觉醒起来,带着滚烫的家国情怀,义无反顾跟党走,前赴后继,百折不挠。1942年,村民单宝在沂蒙山区第一个参加八路军,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洛河崖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党员。1943年至1944年,汴花、林法、单守丹等11人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立了洛河镇第一个党支部,建立了农救会,贫农出身的卞花任第一任农救会会长(在党内任小组长、党支部书记),发动群众开展"减租减息",为"土改"斗争、抗日战争忘我开展工作,迅速掀起了抗日战争的革命浪潮。林法担任第二任农救会会长,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带领村民斗地主、打日寇、分田地。单中福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,秘密在洛河一带收集粮草、弹药、枪支运往沂蒙山区,支援抗日游击队。面对凶残日伪军的进犯,洛河崖村组织了民兵联防大队,全村青壮老幼妇孺同仇敌忾,视死如归,用镰刀、锄头、自制土枪与日伪军抗争,奋勇杀敌,宁死不屈。为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,1944年八路军山东军区对日伪军开展攻势作战,切断了临(朐)沂(水)、沂(水)临(沂)公路交通线和环蒙山封锁线,在激烈的战斗中,单继禹英勇作战,身负重伤,不幸壮烈牺牲,年仅21岁。
(二)为建立新中国,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英勇捐躯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,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,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。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进行自卫,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。这一时期,洛河崖村组织了30人的担架队、20多辆手推车,救伤员、送公粮,支援"临朐""孟良崮""淮海"等战役,有的长达三年之久。妇女在家中做军鞋、碾军粮,支援前方。1946年洛河崖村有33人同时报名参军,一个村组成了一个排,是全县同时参军最多的一个村,县里在这里召开了盛大的欢送会,后来有12人在战场上壮烈牺牲,其中1人年仅十六岁,整个地区都为之震动。单公升、单公民兄弟二人同时入伍,走上淮海战场。父亲告诫他们:行军打仗之苦常人难以想象,你们兄弟俩参军,牺牲哪个我都不心疼,但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一切都值得。兄弟俩所在部队接到掩护主力部队和指挥机关撤退的任务,敌军的火力越来越密集,但预定的时间还没有到,他们死守在那里,没让敌军前进一步。时任排长的单公升被枪弹击中,因伤势过重,最终壮烈牺牲。弟弟单公民哭喊:"说好的同生共死,你却先走!哥哥,俺要为你报仇!"单存师在莒沂县雪山区中队经过艰苦战争的考验,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士兵,因叛徒告密,1947年中队在果庄乡沙河头村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,因装备简陋,寡不敌众,在激烈的战斗中,单存师被炮弹击中,不幸壮烈牺牲。"打过长江去,解放全中国!"在洛河崖"老兵之家"有一张老照片让人印象深刻--解放上海留念,照片上英姿飒爽的单存信、单连贞等6位小伙子都来自洛河崖村。当时进入上海,部队要求执行城市纪律,在市区内一律不进民房,全部露宿在马路街头,谢绝一切物资慰劳。时值5月底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,蒙蒙细雨中,疲惫至极的洛河崖老兵和战友们一起,就这样和衣抱枪,整夜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。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,令上海百姓感动不已。
(三)为保卫新中国,在抗美援朝中奋勇杀敌血洒战场。新中国解放后,美国在1950年发动侵略朝鲜战争,战火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危。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的号召,洛河崖村8名军人毅然踏上了朝鲜战场,他们中的单守坡任通讯连排长,王德祥任侦察连排长,于淑升任运输连排长。今年98岁高龄的单支兰老人1946年入伍,参加过青州战役、莱芜战役、四平战役、渡江战役、解放广东战役、广东剿匪,是一位打过很多仗的老兵。1950年接到命令后,单支兰所在的部队来不及换棉衣,连续七天七夜从广州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。抗美援朝的五大战役,单老都参加了,在一次执行战斗任务中,他们趴冰卧雪三天三夜,一个排的兄弟大多都冻死了,最后只剩下四个人,他的双腿就是当时冻残的。"一上战场就什么都不怕了。"单老追忆起硝烟岁月动情地说,"战争是很苦的。当时道路都被美军炸毁了,国内的物资运不来,有时吃不上、喝不上,肚子饿得咕咕叫,只好靠挖野菜充饥。战场上没有屋住,只能在荒郊野外卧着睡,或在战壕里,或在防空洞中横七竖八躺着,或在树墩上打个盹,敌人来了操起枪就去打仗。"单老仿佛陷入当年的炮火中,"战争更是残酷的,战场上尸体压着尸体。我担任重机枪手,后来分到高射机枪连,在一次战斗中,我和一个战友一起抬着机枪走,美军一发炮弹打过来,战友被炸死了,头颅被炸到了一边,眼泪流干的我用褂子把战友的头颅一包,立即投入战斗,我要报仇!报仇!"每当回想起当年和自己一起奋战沙场出生入死的战友们,老人就泪流满面。
二、不怕困难投身和平建设,卸下戎装建设美好家园
新中国建立后,屡立战功的洛河崖老兵们卸下戎装、解甲归田,坚持退伍不褪色、退役不退志,始终保持着老兵的"英雄本色",全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,在急、难、险、重任务中发挥了冲锋队作用,展现了军人的热血风采,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。
(一)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再立新功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洛河崖老兵热烈响应毛主席号召,到农村去,到边疆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他们满怀热情地回到家乡,用军人本色战胜一切艰难险阻,用青春和汗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。上海胜利解放后,单连增本可以在市公安局任职,但他毅然决定请求组织批准回山东农村去,一边照顾家人,一边支援家乡建设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,回来后一直担任村生产队长直至退休。单守丹1944年任洛河崖村民兵联防大队长,曾任雪山区区长,参加了解放兖州战役,1952年在济宁市二十里铺、长沟、胡坑等公社任公社副书记,为人耿直,坚持原则,实事求是,是群众公认的好干部,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。于淑升1943年入伍,50年代退役后任乡长、村支书,始终以军人的坚强意志攻坚克难,三十年如一日,公道正派,勤勤恳恳,鞠躬尽瘁,开创了村庄建设发展的新局面。
(二)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勇担使命。长期以来,洛河崖老兵始终保持军人舍生忘死的英雄本色,无论何时何地,只要党和人民需要,毫不犹豫挺身而出、迎难而上、敢于牺牲,无愧于党旗军旗下的铮铮誓言。曾给小平当保健医生的单公玉也是从洛河崖村走出去的。他15岁参军,17岁入党,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战役、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上海战役和抗美援朝等战役。
(三)在改革开放时期敢立潮头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洛河崖老兵勇立潮头,善于创新,敢于担当,誓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。单公利是洛河崖村的一名退役军人,1977年入伍,曾服役于北海舰队。退役后回村创业,单公利通过开商店、搞批发,经过多年用心经营,规模不断扩大,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。自己致富的同时,他不忘身边的困难群众,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连续8年每年为本村贫困户免费发放面粉、大米上千斤。1989年退伍后,单宗胜保持了一名军人作风,担任民兵连长,带领"老兵义务巡逻队",一年365天穿梭在大街小巷,保障了全村30年来的治安稳定。不仅在村的43名退役军人扎根奉献,在外工作的42名退役老兵也都"顶呱呱"。在省公安厅、环保厅、信访局等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,在枣庄、临沂、德州等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,在日照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,都有洛河崖村退役老兵的身影,他们大多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,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。单宗杰1962年入伍,先后任军宣传处副处长、团政委、军宣传处处长等职,曾受到华国锋、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,1986年转业到山东省人事厅后,先后任军转培训中心副主任、办公室主任、纪检组长,退休前任省人事厅党组副书记、副厅长。
三、不怕吃苦投身强军梦,红色基因代代传承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强军梦的感召下,洛河崖青年纷纷入伍从戎,退役老兵积极投身乡村振兴,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发扬红色基因,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。
(一)让乡村好儿郎放飞青春逐梦强军。"一人当兵,全家光荣;一次参军,一生光荣"。在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梦的号召下,2012年以来,洛河崖村先后有12名优秀青年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光荣从军之路。入伍后,他们牢记家乡人民对他们的期望和重托,把满腔热情转化为报国之志,刻苦学习,勇攀高峰,从乡村青年成长为政治思想强、军事技术精、作风纪律严、完成任务好的优秀军人,陆海空各个兵种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,获得优秀士兵、嘉奖、三等功等荣誉,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热血风采。2015年参军的青年中,单洪超看起来非常不起眼,他不爱讲话,非常安静,可就是这样一个性格腼腆的年轻人,他意志坚定,坚决要求参军入伍、报效祖国。历经四年的艰苦磨练,单洪超已成长为某空军电子对抗第二团指挥连的一名优秀士官。在某特战旅入伍的林志杰,通过超常规的刻苦训练,已成为一名特战班长,参加了非洲维和部队,荣立三等功。
(二)让军心民心凝聚在"老兵之家"。洛河崖村充分挖掘优秀兵源地和拥军优属传统,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拿出1000余平方米,打造传承红色文化的"老兵之家",搭建起退役军人最温暖的港湾。围绕把"老兵之家"打造成老兵的"集结地",规划"红色记忆""红色传承""红色力量""红色管理""军人风采"五大模块,通过图文展现、实物陈列、媒体展示等方式,再现老兵浴血奋战、保家卫国的烽火岁月,洛河崖老兵经常汇聚"老兵之家",再忆从军历程,重拾当年豪情,共谋家乡发展。围绕把"老兵之家"打造成老兵的"加油站",设立"红色氧吧",用"红书籍""红电影""红音乐""红党课""红论坛"为老兵充电加油,不断积蓄信仰力量,永葆军人本色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。围绕把"老兵之家"打造成党建"示范点",定期邀请老兵讲述从军故事,让广大党员群众汲取"老兵精神",目前已有2600余名青少年、老兵、党校学员纷纷走进"老兵之家",接受"老兵精神"洗礼,实现"党建红+国防绿"有机融合,成为洛河镇一张靓丽的党建名片。每年"八一"建军节,是洛河崖老兵共同的节日,退役老兵齐聚"老兵之家",再穿一次军装、再升一次国旗、再唱一次军歌、再敬一次军礼,既有两鬓斑白、手执拐杖的耄耋老人,也有血气方刚、意气风发的青壮年,当军歌再次响起,当右手划过眉际,老兵们无不热泪盈眶。
(三)让"老兵精神"在乡村振兴中高扬。一家四代10人参军的单宗玲,1978年退伍后,先后在镇里干过石灰窑场、建筑公司,镇建筑公司改制后担任经理,自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,任日照市十八届人大代表。他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模范带头作用,以多种形式激活村庄"红色基因",发扬"在队一分钟大干60秒""晚干不如早干,早干不如现在就干"的军人作风,带领老兵们在乡村振兴中冲锋在前。在"莒北第一集"洛河崖集的搬迁中,他带领党员群众仅用2天时间,就完成了沿河310户43亩菜园的土地流转,20天时间就建设完成了集贸市场并投入使用。在"畅美道路行动"中,洛河崖村成为全镇第一个率先执行的村,他带领党员群众仅用5天时间,就将1公里长的道路挖了3米深,为后续道路修复平整和绿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在"清清洛河行动"中,洛河崖村仅用10天时间,就清理了河道内树木2.1万余棵、疏通河道3公里,比原定计划提前10天完成任务。在产业发展中,在前期流转560亩土地发展油用牡丹的基础上,借势清清河流行动流转洛河沿线200亩土地发展高效桑蚕产业,同时争引投资1.6亿元的绿野芳田生态产业园项目落户洛河崖村,完成390亩的土地流转,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。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中,投资318万元硬化村内东西、南北大街、盘山路和沿河路,完成整村自来水管道铺设,建设沿河湿地公园、洛山樵牧公园、图书阅览室、文化长廊。在村民福利待遇上,中秋节每户100-200元,春节每户200-400元,60岁以上老年人每口人200元。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服务小城镇建设中,大力推进住宅楼建设和沿街商铺开发,2013年以来,建设多层居民楼和沿河别墅楼17座,开发沿街商铺29座,村集体经济增收647万元。在创造乡村振兴"洛河崖速度"中,退役老兵始终冲锋在前。他们成为人才振兴的"领头雁",全村53名党员中,退役老兵党员有22名,占41%。他们成为产业振兴的"主力军",在村43名退役老兵中,经商办企业的有13人。他们成为平安建设的"排头兵",12名老兵组成的"老兵义务巡逻队"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,23名老兵组成的"老兵调解室",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8件。他们成为应急救援的"冲锋队","利奇马"台风袭击洛河镇,面对一天一夜329毫米的最大降雨,20多名老兵自发组织抢险救援冲锋队,在风雨中坚守洛河大堤三天三夜,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"钢铁长城"。
回顾洛河崖村的发展历程,无论革命战争年代,还是和平建设时期,军人始终是革命、建设、改革、发展、稳定的主流担当,他们淡泊名利、深藏功名,坚守初心、牢记使命,信念坚定、对党忠诚,用军人的"三不怕"精神克服艰难险阻,用军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书写精彩人生,用军人的坚韧意志和刚强品格奉献社会。洛河崖村百名退役军人群体的生动故事,感人至深,催人泪下,给全市退役军人工作以深刻的启示。
启示之一:红色基因必须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。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,传承于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,是每一代人精神的归宿、初心的原点。翻开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,洛河崖村红色的基因谱系耀眼夺目,红色基因已经融于血脉、扎根人心。在洛河崖村,最有威望的党员干部是退役老兵,发家致富的领头人是退役老兵,献身公益事业的骨干也是退役老兵。70年来的砥砺奋进,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、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、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、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,熔铸成了洛河崖老兵传承的红色基因。日照是革命老区,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和爱国拥军光荣传统,革命战争年代曾有5.2万日照子弟参军参战,40多万民工踊跃支前,先后有7300多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。今年是建国70周年、建市30周年,我们不能忘记现在的美好生活,是无数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,要大力营造形成崇尚英雄、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把红色火种播进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,将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灌注到干事创业的行动中,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。
启示之二: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抓常抓长抓新上下功夫。在洛河崖村,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虚的,而是实实在在的。在干事创业上,他们提出了"斗争有勇气、干事有底气、做人有正气"的"三气"精神;在纪律要求上,他们提出了"不上访、不串联、不签字、不凑钱"的"四不"规定;在管理服务上,他们实行了"过好一个政治生日、开展一次志愿服务、认领一个公益岗位、践行一句党员承诺、开展一次议事学习"的"五个一"工作法。70年来,全村退役老兵没有一个上访的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。实践充分证明,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。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,必须靠思想政治引领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永恒课题,非"常"不足以抓实,非"长"不足以巩固,非"新"不足以克难,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时刻摆上位置、有机融入日常工作,通过经常抓、见常态,持久抓、见长效,创新抓、见实效,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,打造亮点,确保取得扎实成效。
启示之三:"老兵之家"是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载体。洛河崖村依托退役军人资源优势打造的"老兵之家",成为退役老兵的"集结地"、"加油站"和"党建示范点",搭建起了退役老兵最温暖的港湾,极大地增强了退役老兵的归属感、荣誉感、幸福感。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设立"老兵之家",根据老兵需求,先后成立"老兵之家"合唱团、老兵故事宣讲团、老兵书画摄影社、老兵茶社、老兵棋牌社,以文化为依托,以思想政治为引领,传递正能量,奉献新时代。我市共有10万多名退役军人,有许多兵员大镇、大村,可以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做法,打造多种模式的"老兵之家",深入挖掘和宣传退役军人中的先进事例,发挥典型的引领、示范和激励作用,鼓励退役老兵继续发扬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,在对党忠诚上展现新担当,在改革发展上实现新作为,在维护稳定上作出新贡献。
启示之四:退役老兵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"戏好要靠唱戏人。人走了,村空了,地闲了,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。"推动乡村振兴,一个重要关键就是人才振兴。在洛河崖村,退役老兵始终冲锋在前,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、主力军、排头兵、冲锋队。当前一些村庄缺人气、缺活力、缺生机,青壮劳力外出务工,老弱妇幼留守,村庄空心化、农户空巢化、农民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。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,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,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。各级要通过做实做细退役军人工作,传承发扬"老兵精神",挖掘和用好退役军人这支队伍,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、战斗力,使他们不忘初心再出发,勇挑重担立新功,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,让永不褪色的"国防绿"在乡村振兴中熠熠生辉。
- 上一篇:市三院赴驻池某部观看军旅话剧《历史的天空》
- 下一篇:小村庄里的鱼水情